老子为什么会认为"上善若水,水几于道"?
发表时间:2022年04月27日浏览量:
中国智慧第一书《道德经》第8章写到"上善若水。水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"。
若仅用这一句来明白"上善若水,水几于道",是乎有些肤浅,还应进一步相识道的本质、水的特征,才气更好的明白两者的关系。中国智慧第一书《道德经》《道德经》第25章写到:"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
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日道"。意思是说,有一个混混沌沌的工具,在天地形成之前它就存在了。它寂无声息,廖无形体,独立存在而不用失,循环运行而不停止,它可作为天地万物的泉源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委曲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"道"。
《道德经》第42章老子还说"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",把"道"作为万物的最高统帅,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均受"道"的制约和调控。可见,在老子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里,"道"是最高的思想理念,世界万事万物均寓于"道"的纪律和规则中。自然界中的水自然界中的水,与其他物质大不相同。
气态的水可以如烟如雾似混沌世界,就像"道"在初始世界里的状态;液态的水可以四处流动,急流汹涌若排山倒海,点滴之水可穿石;固态的水可以是雪,可以是冰,能够塑造出无数感人心魄的风物。水的无所不在,水的浩荡无边,水的流转不息,这些不就是"道"特征吗?老子从对水的视察和思考中,似乎找到了"道"的身影和形象。
在老子以"道"为焦点、为最高统帅的思想中,"道"在物质上是万事万物之宗,在伦理上属于"上善"。问题是,作为成物之宗和"上善"之品的"道",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。
而只有水,很有"道"的特点和味道,但确实又不是"道"。上善若水因此,水在老子的思想王国里,就成了现实世界中"道"的替身,说水"几于道",就是靠近于道,也正是因为水"几于道",所以才有"上善若水",即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一样。关注"静道无边",交流更多"国学和生活"话题......。
本文关键词:老子,为什么,会,认为,上,善若,水,几于,道,亚搏体育官网入口app
本文来源:亚搏体育官网app-www.bajieblog.com